化学科科组简介
化学以其 “实用性、创造性”的学科特色对社会生产生活的贡献无处不在。化学科将“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理念与生活生产的真实情景、科技前沿相结合,运用“宏微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数学、技术的重要性,看到技术的长处时也明白其局限性;对社会事件能保持应有的科学理性;提升对自然世界的理解能力并学会尊重自然;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理性的种子。
广州六中化学科是一个年龄结构合理、教师综合素质高、充满活力的集体,在职教师2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人,多次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化学科组,是广东省高中化学(广州)学科教研基地七所基地校之一。多位老师是省市级教育教学骨干,如省市教研会理事、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名班主任、高考研究组成员、市中心组成员等,还有校级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等。奚彩明、颜秋平、张娟、钟水彩、温彩莹等备课组长作风扎实、善于沟通,深受学生喜爱。化学科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带领下,打造出了一支支团结互助、和谐务实的备课组团队。
为促进全体老师们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素养,科组定期召开各类教研活动,开展与兄弟学校的同课异构,邀请高校院士、专家、教授等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论文评比等。科组还重视教育教学经验的“传帮带”,让资深教师与新入职的老师进行师徒结对,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化学科教师团队务实高效,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有广东省正高级、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教育家培养对象、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广州市名校长刘建祥书记;
有正高级教师、广东省首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化学科高考研究组成员、优秀共产党员、校十佳青年教师鲁新玲科长;
有广州市优秀班主任邓红菊老师;
有业务精湛循循善诱的谭超嫦老师;
有广州市第二批名班主任培养对象颜秋平老师;
有广州市解题能手、广州市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校十佳青年教师、校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张娟老师;
有广州市第四批骨干教师奚彩明老师;
广州市高三化学中心组组长黄尧老师;
校十佳青年教师章莹老师等。
刘建祥书记
鲁新玲科长
邓红菊老师
谭超嫦老师
张娟老师
奚彩明老师
黄尧老师
章莹老师
1.广东省高中化学教研基地(广州)
2022年,广州六中化学科被广东省教育厅遴选为基础教育高中化学教研基地。
2.中国化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入选作品
中国化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于6月15-18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年会主题为“迈向更高水平的化学研究”,设立70个学术分会,其中基础教育分会旨在促进基础化学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包括分会主题报告7个,分会邀请报告30个,口头报告37个,快闪报告6个,墙报展示94个。
广州市第六中学化学科组积极组织老师们投稿参与本次年会的基础教育分会活动,最终2个口头报告、1个快闪报告和2个墙报展示,共计5篇论文被主办方中国化学会选中,入选论文占省学科基地(广州)入选论文总数(14篇)的三分之一以上,表现突出,成果丰富。
口头报告1 鲁新玲老师
新高考模式下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评价
鲁新玲老师在广东省新高考模式开启的首年,针对高中化学教学实施了为期三年(2018~2021年)的行政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同时设计基于增值性评价的评价方法,证实了分层教学在新高考模式下的有效性,为新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课题验收评价良好。其研究成果经改进后在本校新一轮教学中推行,得到了广州市教研院专家的肯定,并在试点学校推行实施,效果显著。
口头报告2 钟水彩老师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以广州市第六中学为例
广州市第六中学化学科基于STEM教育理念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研究。钟水彩老师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上进行了汇报。研究成果包括题为《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与题为《高一化学兴趣实验校本课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经典的实验案例、课堂实录、教案、课件等。从校本教学实践与优化出发,逐渐巩固普适化的STEM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提高我校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高阶思维的学生。
快闪报告 宿秀娟老师
“可见的学习”视角下“Ai学”支持的高中化学新授课学教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离平衡》为例
宿秀娟老师在“可见的学习”视角下,构建了基于“Ai学”的高中化学新授课“学教评一致性”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旨在通过对课前、课堂、课后各个环节的设计和跟踪,真正看见教学是如何发生的,并在此基础上诊断学生水平,思考如何带领学生去往更高的水平,最终达成学教评一致性。
墙报展示1
2024年广州一模化学化工原理部分分层讲评实践课探索
本墙报展示了我校王金丹、谭超嫦、黄尧三位老师老师在2024年广州一模化工原理部分的分层讲评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与效果,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讲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复习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分层讲评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效果良好,在广州市高三化学科教研活动上,王金丹老师受邀代表三位老师就该分层讲评实践课作发言分享。该实践墙报荣获大会优秀墙报奖。
墙报展示2
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教学——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例
本墙报展示了温彩莹、宿秀娟两位老师设计的教学案例。她们从真实生活情境“CO中毒怎样治疗”入手,展开主题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围绕3个核心问题——“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因素改变是否使可逆反应发生平衡移动”“平衡怎么移动”,帮助学生理解原平衡的破坏、平衡移动的动态过程和新平衡的建立,发展多元化结构认知,培养学生运用平衡移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该墙报荣获大会优秀墙报奖。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广州六中化学科参加中国化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
3.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入选作品
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于2021年4月19-22日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广州市第六中学化学科组积极组织老师们投稿参与本次年会的基础教育分会活动,最终2个口头报告和2个墙报展示,共计4篇论文被主办方中国化学会选中。
口头报告1 鲁新玲、宿秀娟老师
《基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三化学项目式学习——以“探秘食品自热包”为例》
口头报告2 李雨晴老师
《发展高阶思维的情境化教学实践——以“焦亚硫酸钠的研究”为例》
墙报交流1 章 莹
《基于微粒观建构的高三化学专题研究——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例”》
《大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写作能力的评价工具设计研究》
4.广州电视课堂
5.教研活动发言
6.竞赛课程
面向对化学感兴趣,有意提前接触大学课程,冲击化学竞赛奖牌的学生。课程覆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等各主要化学分支科目。化学竞赛课以经典国内外化学教材(如《基础有机化学》北大邢其毅版,《无机化学》张祖德版,《元素化学》格林伍德版,《有机化学》Clayton版,《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Grossman著等)为基础,结合最新科研文献内容设计课程。课程注重从原子结构、分子轨道作用等最底层的原理讲述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培养学生分析和思维能力。此外,竞赛课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资料,如历年竞赛真题、各大竞赛机构模拟题、《福山机理》等来帮助学生提高,更有大量高层次阅读材料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六中学子在中学生数学与科学联赛(化学)中32人次获奖,获奖人数全市第一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六中学子在第38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中25人获奖
六中学子在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25人获奖
7.兴趣实验课程
以趣味化学实验、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和教材实验的延伸三方面的实验探究活动课程让对化学学科感兴趣、有意向就读化学专业的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特别是实验设计、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实验答辩以及实验异常现象分析能力的全面强化。
自制松花蛋
自制豆腐
跳蚤市场里的叶脉书签
自制酸碱指示剂
铜板刻字
自制暖宝宝
自制天气瓶
依托广州市“我与化学”活动课程开展我校课外活动。广州市“我与化学”活动已有19年的历史,它创设了一个平台,在具体的、开放的活动中全面展示化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的影响,让“我”从化学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同时通过“我”的观察、调查、实验等综合性研究活动,展示 “我”心目中的化学,体现“我”对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我”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提高“我”的科学素养。
“不同阴离子对铝片的膜破坏能力探究”、“采集广州雨水样品检测环境水质”、“新能源小车竞速赛”等小课题产生的背景有些是来自课本知识的延伸、学生实验的异常现象观察,有些是来自对身边生活现象的观察。他们绝大部分都经过了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遇到困难修改实验方案再实施的过程。参加答辩的小组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也可以作为听众对台上同学进行提问,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我与化学”新能源小车竞速赛奖状
“我与化学”新能源小车竞速赛获奖团队
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先生说过,化学家的“元素组成”应当是C3H3,即:Clear Head(清醒的头脑)+ 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s(洁净的习惯)。
广州六中化学科将致力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引入更多前沿科技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增强教学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扎实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与科学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在学科竞赛与科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来 源丨教务处、化学科
审 核丨鲁新玲
整理组稿丨校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